在开启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的过程中,必须认识到“三个没有根本改变”的现实挑战。那么,下列选项中,不属于“三个没有根本改变”主要内容的是()。 A. 以重化工为主的产业结构、以煤为主的能源结构、以公路货运为主的运输结构没有根本改变 B. 污染排放和生态破坏的严峻形势没有根本改变 C. 生态环境事件多发频发的高风险态势没有根本改变 D. 生态环境稳中向好的基础还不稳固,处于量变到质变过程的现实没有根本改变 查看试题详情
习近平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从现在起,中国共产党的中心任务就是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实现()奋斗目标,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A. 第二个百年 B. 第一个百年 C. 两个一百年 D. 建军一百年 查看试题详情
我国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面临的问题包括()。 A. 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的难度估计不足 B. 与乡村振兴相适应的工作体系尚未建立 C. 对脱贫攻坚经验的总结与借鉴尚不充分 D. 乡村振兴主体能动性调动办法不多 查看试题详情
根据2019年09月19日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做好优化营商环境改革举措复制推广借鉴工作的通知》,在全国复制推广的改革举措主要包括()。 A. 实行开办企业全程网上办,压缩企业设立登记时间,全面推广电子营业执照,优化印章刻制服务,实行社保用工登记“二合一” B. 实行客户用电线上报装 C. 提供不动产登记、交易和缴税“一窗受理、并行办理”服务,提供不动产登记信息网上查询和现场自助查询服务 D. 纳税“最多跑一次” E. 推广应用国际贸易“单一窗口”,公开口岸收费目录清单,口岸通关提前申报 查看试题详情
习近平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我国()面临不少深层次矛盾躲不开、绕不过,党的建设特别是党风廉政建设和反腐败斗争面临不少顽固性、多发性问题,来自外部的打压遏制随时可能升级。 A. 教育 B. 科技 C. 文化 D. 改革发展稳定 查看试题详情
2020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第七十五届联合国大会一般性辩论会上指出,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于()年前达到峰值,努力争取()年前实现碳中和。 A. 2015;2025 B. 2030;2060 C. 2060;2065 D. 2060;2066 查看试题详情
二十大报告体现了()思维,蕴含着()方向,将通过乡村振兴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实现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 A. “大农业”“大安全”;“大食政” B. “大农业”“大科技”;“大食政” C. “大农业”“大安全”;“大科技” D. “大科技”“大安全”;“大食政” 查看试题详情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坚持把发展经济的着力点放在实体经济上,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国、质量强国、交通强国、网络强国、()。 A. 数字中国 B. 数字强国 C. 科技强国 D. 智能中国 查看试题详情
习近平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讲到,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总的战略安排是分两步走: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从二〇三五年到()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A. 二〇三九年 B. 二〇五五年 C. 二〇六〇年 D. 本世纪中叶 查看试题详情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一项伟大而艰巨的事业,前途光明,任重道远。习近平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前进道路上,必须牢牢把握以下重大原则()。 A. 坚持和加强党的全面领导 B.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C.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 D. 坚持深化改革开放 E. 坚持发扬斗争精神 查看试题详情
2021年11月25日发布的《国务院关于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的意见》指出,综合考虑经济体量、市场主体数量、改革基础条件等,选择部分城市开展营商环境创新试点工作。首批试点城市为()6个城市。 A. 北京、上海 B. 重庆 C. 杭州、广州、 D. 深圳 E. 石家庄 查看试题详情
习近平2022年10月16日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指出,十九大、十九届六中全会提出的()概括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主要内容,必须长期坚持并不断丰富发展。 A. “十个明确” B. “十四个坚持” C. “十三个方面成就” D. “八个明确” 查看试题详情
全球数字乡村发展的态势包括()。 A. 农业数据资源日渐成为农业决策的主引擎 B. 装备数字化网络化加快推进农业现代化 C. 数字化不断加速农业绿色发展 D. 智慧城市与数字乡村趋于融合与协同发展 查看试题详情
我国脱贫面临的新挑战包括()。 A. 产业政策基础弱、易“断档” B. 低保政策退出带来福利“悬崖效应” C. 易地扶贫搬迁政策的衍生问题突出 D. 贫困边缘人群未纳入政策支持体系 E. 与脱贫攻坚衔接不畅,存在政策空白 查看试题详情
中国式现代化的本质要求是: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高质量发展,发展全过程人民民主,丰富人民精神世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创造人类文明新形态。 A. 正确 B. 错误 查看试题详情
到二〇三五年,我国发展的总体目标之一是建成(),国家文化软实力显著增强。 A. 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航天强国、健康中国 B. 教育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海洋强国 C. 教育强国、贸易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 D. 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文化强国、体育强国、健康中国 查看试题详情
1945年4月20日,党的六届七中全会通过了党的()。 A. 《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 《关于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 《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 查看试题详情
下列选项中,关于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的具体举措,表述不正确的是()。 A. 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 B. 加快新型基础设施建设 C. 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对抗发展 D. 推进重点领域数字产业发展 查看试题详情
下列选项中,关于“两步走战略”的描述,正确的有()。 A. 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B. 从二〇二〇年到二〇三五年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C. 从二〇三五年到本世纪中叶把我国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查看试题详情
支持我国产业数字化转型的举措包括()。 A. 狠抓基础,研制标准,占领数字经济行业标准至高点 B. 支持产业组织创新,推动产业生态化运作 C. 开展产业数字化转型试点,探索建立产业生态和数字经济产业体系 D. 深化认识,提高站位,加强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和谋划 查看试题详情
下列选项中,关于中国式现代化描述正确的有()。 A.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口规模巨大的现代化 B. 中国式现代化是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现代化 C. 中国式现代化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协调的现代化 D. 中国式现代化是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 E. 中国式现代化是走和平发展道路的现代化 查看试题详情